若下利而有身热□痛,往来寒热,或干呕,脉弦而长者,此阳明少阳合病,承气汤主之。复因大暑,灼肌消腠理发泄,然后有所用力,动其肾气,始得自内达外。
欲医乃以面赤身热而误作阳狂实热,反成大害者,有心矣。盖汗吐下太过,使气血虚而作。
卯年生人,大厄在辰,小厄在戌,KT三月、九月。 苟当秋冬之令而不能闭藏,则来春无以为发生之机矣,焉得无病当春夏之令而不能发舒,则阳气内郁而不伸矣,又焉得无病经云:冬不藏精,春必病温。
皆由真气昏乱,神识不清之所致也。如太阴腹满时痛,少阴口燥咽干,或腹满不大便,或下利清水,心下痛,此积症也。
治者于未过之时,乘脾胃两经之合体未亏,犹可藉后天而培补先天,犹可藉饮食而充养精气。若阳邪谵妄,神昏热甚而遗尿者,当清心解热。
痰者,津液所化。探吐之法本之仲景,独至饮症二十余条未有一语论及,后人以痰赅饮,遂各以吐法争长,贻害于人,至今尤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