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则兼滑,阳气胜也,故为从;若见涩,则阴邪胜而阳气去也,故为逆。肠胃热甚而传化失常,火性疾速,故如是也。
但大而缓则胃气存,邪渐退,故生;实而急则真脏见,病日进,故死,此见古人之诊小儿者,未尝不重在脉也,即虽初脱胞胎,亦自有脉可辨,何后世幼科如《水镜诀》及《全幼心鉴》等书,别有察三关之说,于脉则全置不问?大气,大邪之气也。
悲忧之气,生于阴惨,故为阴盛阳虚之候。胞络者,系于肾少阴之脉,贯肾系舌本,故不能言。
真者假之本,浅陋者只知见在,精妙者疑似独明;至若医家之本在学力,学力足以尽求本之妙,始可与言治矣。 五脏所以藏精,脏气虚则不能使人饮食,故曰“精气俾”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