腹满不实,阴气闭塞,阳微不运故也。既生以后,乾坤即在五行之内。
病如桂枝证,头不疼,项不强,寸脉微浮,胸中痞硬,气上冲咽喉,不和息者,此为有寒。 法宜扶下焦之阴,如四苓滑石阿胶汤,益元散之类。
夜则入而休息以从阴,阴在下也,曰坎。 是叫人在太阴经之标、本、中三气上求之也。
病人或八九日,发热恶热,烦渴饮冷,舌黄而芒刺满口,脉健身轻,小便涓滴痛者。 真气在一日,人即活一日,真气立刻亡,人亦立刻亡。
若久病、素不足之人,其来者骤,多不发热身疼,即或大热,而小便必清,口渴饮滚,各部必有阴象足征,脉亦有浮空、劲急如绳可据,此病急宜大剂回阳收纳为要。凡天地之道,有阴即有阳,有盈即有虚,有真即有伪,有邪即有正。
其中尚有辛温回阳,而击身反见大痛大热者,阴陷于内,得阳运而外解也,半日即愈。但欲开方,务在单上批写明白,告诫病家,设或追之不及,不得归咎于医药,以免后人借为口实。